|

|
|
2025年9月9日,四川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标志着当地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入新阶段。此次试运行期间,“负电价”的出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部分公众与企业对此存在疑虑。这一看似反常的价格波动,实则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标志性事件,是现货市场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反映电力供需真实关系的正常结果,也是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典型表现。
四川省负电价运行实况
四川省电力现货市场自9月9日启动结算试运行以来,价格波动显著,整体呈下行趋势。根据《四川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实施细则(V2.0)》设定的[-50,800]元/兆瓦时出清价格区间,市场在9月18日13:30首次出现-0.07元/兆瓦时的负电价记录,随后在20日至21日更是出现全天候负电价现象,两日实时均价分别为-48.74元/兆瓦时、-49.26元/兆瓦时,触底(-50元/兆瓦时)时长累计达45小时。
深入分析供需数据,以负电价期间负荷较高时点为例,9月21日10:15时点的市场供给能力达到4826万千瓦(按新能源实际出力3553万千瓦,火电开机容量1190万千瓦,省间联络线净受入83万千瓦测算),而同期全省用电负荷仅为3844万千瓦,供需比高达1.25:1。这种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失衡贯穿整个试运行期间,风电、光伏等不可调节电源在负电价时段的出力占比显著提升,反映出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扩大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
四川省负电价成因:供需、主体与机制的协同作用
四川“负电价”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电力市场供需格局失衡、市场主体理性决策、市场化运行机制作用及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等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电力市场化进程中的正常市场现象。
供大于求是“负电价”的核心原因,充分体现了电力商品价格随供需变化的本质属性。在供给侧,四川省独特的水电资源禀赋构成价格波动的基础条件,其电力供给结构高度依赖水电资源,今年水电来水较去年同期偏丰近六成,为市场增加大量电力供给。与此同时,需求侧呈现明显收缩态势,受气温下降和持续降雨影响,全省用电负荷持续走低,试运行期间日均最大负荷4618万千瓦,较去年同期下降13%。在供给激增、需求低迷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形成电价持续下行的市场压力,真实反映了电力商品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价值。
供过于求的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促成负电价:一是特定电源主动申报负价。风电、光伏、径流式水电此类无调节能力的电源,若不通过低价策略争取发电指标,将面临弃水、弃风、弃光的资源浪费风险。同时,其零边际成本特征决定了在边际定价机制下,申报负价是保障自身发电权的理性选择。二是高比例中长期合约起到风险对冲作用。发电企业大多通过中长期合约锁定80%以上电量收益,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仅涉及少量剩余电量,负电价对整体收益影响有限,这种高比例中长期合约客观上弱化了市场主体对负电价的敏感度。三是边际定价机制下的博弈均衡。四川省现货市场采用边际定价机制,出清价由最后一台满足负荷的机组报价决定。新能源凭借零边际成本优势,推动报价持续走低;部分企业为保证自身发电权,会选择申报负价以争取发电空间,同时期待其他企业抬高报价,这种博弈行为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四是早期项目的补贴优势。部分早期投产的风电、光伏项目目前仍享有财政补贴,即便现货市场出现负电价,项目在叠加补贴后仍能实现盈利,无需担忧短期现货价格波动,具备申报负价的底气。
“负电价”的市场价值:对系统优化的指引作用
四川的负电价现象并非特例,而是电力市场成熟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全球主要电力市场的实践表明,当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时,负电价将成为市场运行的常态特征。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的德国电力现货市场中,2024年全年负电价时间长达468小时,占比达5%;同年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负价时长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这是是电力商品时空价值在市场化条件下的真实体现。
电价是反映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核心信号,当可再生能源出力超过电力需求时,负电价能够真实体现电力的 “时空价值”,进而为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指引。对发电侧而言,负电价倒逼燃煤机组向灵活性电源转型,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调峰能力。同时推动新能源企业优化出力预测精度、配套储能设施,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格局,助力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需求侧而言,负电价可以有效激活用户的调节潜力,打破传统模式下用户被动用电的局面,促使工商业用户主动参与电网平衡。通过 “削峰填谷”的用电模式,在降低自身用电成本的同时有效缓解电网供需压力,形成供需互动的良性循环。
四川电力现货市场的负电价,是市场供需、主体决策与市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电力市场化形成的合理价格结果,更反映了有效市场机制下,价格对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引功能。随着电力市场化机制完善、储能技术发展及跨省互济能力提升,负电价的出现将逐步从“供需失衡信号”转化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效率的重要工具。应理性看待这一市场现象,充分释放市场化价格引导作用,进而推动电力系统向安全、经济、环保目标迈进。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