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京发电厂以大唐人才理念为统领大力培育人才队伍
大唐南京发电厂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
才理念,培育出既有“大唐”特色,又有“南电”企业特点的“拓展职工发展空
间,构筑人才强企平台”的人才理念,在企业中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工程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一是该厂对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十分重视,建立了以厂长、党委书记为组长
的领导体制和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合理使用的运行机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与
企业管理配套、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并相继出台了《人
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112 人才选拔评价工作》等20余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
度。
二是大力实施“112 人才工程”,完成了选拔培养10名具有较强发电生产
管理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较成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10
名能够破解生产技术难题、技术精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20名敬业爱岗、
一专多能的高级生产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形成了以经济类高级职称、工程类高级
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为主要力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是加强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推行技师带徒制度,签订师徒合同,技
师、高级技师原则上每人至少负责1 名年轻技能骨干的培养工作,促进高级技能
人才的成长。同时,鼓励和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鉴定工作。
据悉,目前该厂已有技师、高级技师66人,高级技能人才在生产人员中的比例正
逐年提高。
四是大力开展一专多能、一岗多职岗位培训。该厂针对检修人员实际开展
本专业轮岗培训,要求40岁以下的职工均要掌握第二工种生产技能。同时,坚持
开展全能值班员培训,力争实现基建与生产的无缝对接。该厂还实现了在岗主业
生产人员100%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目标,使高级工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达50.9%
,满足了现有生产需要。
五是大力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该厂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
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和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截至目前,该厂全员45% 以上达专
科及以上学历,经营管理人员98% 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5岁以下人员100%
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运行值长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专业技术职
称。
六是创新人才评价、考核、激励、使用机制,营造职工成才发展新环境。
第一,建立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机制,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
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第二,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将传统的面向人员的管
理转变为面向岗位的管理,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
能低,对业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和激励”;第三,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及考核、鉴定
体系,建立以素质、能力评价为基础,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
各有侧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第四,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将经营管理
者、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的工作业绩和所创造的效益相挂钩,从而更好地激
励关键岗位人员和骨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五,建立人才安全保障机制,做到
“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对骨干人员给予必要的政策
倾斜,建立有利于骨干人员连续服务的机制。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