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安源电厂煤质检验中心获C... [企业新闻]西安热工院《热力发电》入... [电力科技]南方五省区2月全社会用电... [学术交流]广东公司“五学”打好理论...
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雏形
时间:2010-07-05 15:25:23

         ↓底部

      “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雏形

      6 月19日,在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
论坛上,主导和参与中国“十二五”电力规划的多位专家及电企巨头聚首北京,
讨论和透露了规划的诸多思路和细节。对于电力规划及战略性问题,与会者既达
成了很多共识,也就诸多争议性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建设性意见。

      电源规划:优化电源结构是重中之重

      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指出,目前我国电力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电力
供需仍存在不平衡现象,电煤供应保障能力比较脆弱,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
在电力送出受限情况,因此,“十二五期间”电源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汪建平称,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人
均用电量从1888千瓦时增加到2730千瓦时。201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完全有可能突
破3000千瓦时大关,按照这种趋势估计,我国2015年人均电量有望突破4000千瓦
时,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末期,我国投入运行的装机总量需要达到12.6亿千
瓦,电源装机总量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专家们认为,“十二五”期间,电源结构调整已成重中之重。曹培玺表示,
首先应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对此,汪建平预测,
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电比重下降到68% ,燃气轮机比重达4%,水电比重达20% ,核
电比重达2%,新能源发电比重达6%.

      曹培玺认为还要优化发展煤电,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程度。要加快建设
大型煤电基地,继续实施“上大压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冷热电多
联产,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同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预计“十二五”期间电力节能减
排力度将继续加大,而氮氧化物控制将成为重点,脱硫装置装机比例可能会超过
30% ,电力二氧化硫减排基本上与“十一五”末的水平持平。而我国目前的供电
煤耗要大大超过美国,到2015年大约能降到330 克/ 千瓦时。

      曹培玺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还会继续实施“上大压小”策略,并考
虑关停退一部分老旧30万千瓦火电机组,重点上马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
临界机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国家能源局只是确定逐步关停12.5万千瓦
和20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同时不再上马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

      在推进电力技术创新,提高电力装备水平方面,曹培玺认为要进一步加强
洁净煤发电技术研究,推进IGCC电站建设,继续对碳捕集、利用及储存技术进行
研发和示范;要加强新一代核电技术研究和示范,做好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标准
化建设和商业化推广工作;要加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电网规划:需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

      “目前我国缺少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此而来的结果就是电网规
划不成功。”对于电网发展滞后的问题,南方电网公司有限副总经理王久玲有自
己的看法,他认为,电网的规划与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现
在仅有的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容易造成电网规划的盲目。

      同样,对于业内关注的农电建设问题,王久玲认为问题在于缺乏农村发展
规划。“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城市化已达到40% ,未来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城
市化会不断的前进。那么我们是按照现在的城市化水平还是城市化率达到80% 的
规模来建设农村电网呢?”他认为,如果这个问题不回答,农村电网的规划将会
与现实产生巨大落差。

      此外,他认为在规划中应注意到,电网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之一,应该以
消耗资源最少、环境代价最小、经济效益最佳为约束条件,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
产业布局调整对电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电网类型规划上,针对我国现阶段重视大电网、大电源规划的思路,王
久玲认为我国也应该注重大电网和微网的协调发展,以适应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用大电网、大电源的发展满足重工业的供电需求,用微网和小型分布式供
能系统发展满足商业、行政以及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就电网规划的前瞻性而言,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和新的能源供求
关系出现,发展智能化电网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对此,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
振亚认为,“十二五”的主要发展方向应是在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的基础上,着
力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只有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施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
置,才能实现大型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和合理消纳。

      电力改革:推进电价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谈电改绕不开电价改革。电改八年来,业内专家谈到电价改革,最常用的
一个词就是“停滞不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强在会上表示,
电价改革非推进不可,这几年电力行业存在的很多大的问题,都是和电力市场化
改革启动之后,后续的电价改革没有跟进有直接关系。而经过“十一五”期间的
充分研究论证和试点工作,推进电价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什么国务院2003年就下发了电价改革方案,现在还没有改?最重要的
是要找到一个突破口。”王强认为输配电价改革就是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目前,
浙江、江苏、重庆等7 省市交易试点输配电价已经得到核准,但业内人士一般不
认为输配电价改革由此取得实质性进展,众多专家认为,输配电不分开,没法搞
输配电价改革。王强认为这一观点需要改变,“实际上输配不分照样搞输配电价
改革,按电压等级来划分电价。更重要的是,电价改革之后,要接着对电网企业
的职能进行界定,”即“顺应新形势,改变电网的盈利和运营模式,统筹推进输
配电分离。”

      他认为,输配电改革最重要的是确定电网干什么,电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电网不能参与买卖,仅输送和配送电力,实际上相当于运
输企业和物流企业。由此可将电网作为自然垄断业务,确定一个相对较高的回报
率,使电网的盈利稳定,不受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影响,由此鼓励各界投资者
来投资,解决现在电网发展滞后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定位,输配电改革在”十二五“期间可以做些事情”。他表
示。

      此外,王强指出,电力交易市场改革、农电体制改革、电力企业改革、电
力及能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推动电力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的配套也有望在
“十二五”期间推进。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