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安源电厂煤质检验中心获C... [企业新闻]西安热工院《热力发电》入... [电力科技]南方五省区2月全社会用电... [学术交流]广东公司“五学”打好理论...
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中广核:探索核电批量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时间:2025-10-13 12:59:41

         ↓底部

“华龙一号”批量化高质量建设迎来真正考验的“元年”,这是中广核工程为2025年所设定的主题。当前,公司正同步推进多达22台核电机组的建设任务,这一规模在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的同时,也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深刻挑战。面对这一关键之年,“综合创优”成为公司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围绕该理念构建的核电建设标准指引体系,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广核特色的批量化建设解决方案,也为每一座“大国重器”的稳步崛起提供了坚实保障。

安全筑基,以“三观”强化安质环管理

穿过人脸智能识别闸机,走进三澳核电项目现场“工友小院”积分超市,工友老刘用攒下的安全积分兑换了一盒毛巾和香皂。隔壁的VR安全体验馆里,几名新加入三澳核电项目的工友正在通过VR模拟、实景设备演示等,第一视角模拟体验高空坠落、火灾逃生、触电事故等情景,这里是中广核工程苍南项目部建设的集团首个“工友小院”。携手工友构建核安全共同体,激发工友发挥主体作用,引领带动一线工友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是小院建设的初衷。

“工友小院”的建设,是中广核工程进一步提升安质环管理的探索实践之一。随着批量化带来的工程量、高风险作业总量持续增加,新核准项目面临更高的建设标准、更严格的监管形势,新引入的承包商对核电安质环管理模式还需适应,起重作业、涉电作业、交通运输、高处坠落等领域问题仍然多发,安质环管理面临更大压力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公司积极倡导建立“正确业绩观、主动安全观、全面质量观”,固化、传承核电工程安质环管理的良好实践,进一步夯实双重预防机制、标杆建设和班组建设的基石,强化前端整治和本质安全管理,提升华龙批量化建设“五化”与智慧工地HSE数字化水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工友你好”“安全在线”等文化推广品牌,营造“体系有效、文化有根、监督有力、人人有为”的安质环文化氛围。

2024年,三澳核电项目实现“零轻伤”,20万工时安全事件率降再创新低,切实实现广大工友“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一最朴素的追求,“让工友成为安质环主角”为核心理念,在华龙建设中得到有效验证。

精益管控,华龙工期“高端稳定”

6月10日,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3号机组FCD(反应堆厂房筏基混凝土浇筑)顺利开始,拉开了太平岭核电项目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的序幕。“我们充分汲取了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太平岭一期、三澳一期和集团外华龙项目建设经验,紧密围绕平衡施工、先进建造技术深化应用、数字化转型赋能等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开工及连续施工为导向,在2022年启动策划二期开工准备工作。”中广核工程惠州项目部项目管理分部副经理李三江说。太平岭3号机组成为华龙首个核岛FCD前常规岛主体开工的机组,FCD前完成核岛周边主要通道非核地下廊道施工,在集团成熟度检查评价中达到优秀,实现了高质量开工的目标。

随着“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和新项目核准开工规模持续扩大,批量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打造以“安质环基础稳固、成本受控并体现学习曲线效应、工期高端稳定”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创优态势,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中广核工程强化质量、安全、进度和造价的有机统一,全面牵引项目建设过程精益管控与结果综合创优。

通过积极构建“平稳、平顺、平衡”的项目建设格局,统筹核岛与常规岛、主体工程与辅助工程、地下工程与地上工程等资源配置和施工组织,华龙项目形成多路径网络化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实现FCD+46冷试,冷试热试间隔5.5个月,热试前完成安全壳打压试验(CTT)和PMC四池联通试验。

技术创新,提升核电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有了这个‘造楼机’,现在施工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坐电梯就能直达作业面,不像以前要上下爬十几层楼。”业主公司陆丰核电华龙工程部经理张微啸乘着电梯来到6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厂房整体施工集成平台,核岛内外壳施工正在协调有序进行,过去局促的作业空间也舒展开阔。

2024年5月29日,作为我国核电行业首次应用的集成化施工平台,这座核电版“造楼机”在陆丰核电项目6号机组完成首次顶升。它的应用不仅带来了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更提升垂直运输效率,解耦外壳与周边厂房同步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成为“华龙一号”高效推进的“加速引擎”。

“造楼机”的应用,是先进建造技术在核电建设应用的一个缩影。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建造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释放有限的人力资源,提升建造质量和效率成为必须。近年来,中广核工程加快推进先进建造技术研发应用,培育“模块化、机械化、车间化、智能化”新质建造生产力,并在核电项目建设中广泛推广,有效提高“华龙一号”机组的易建造性。据统计,公司先后累计开展先进建造技术研究57项,已落地应用43项。

近年来核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面提速,中广核工程紧随时代步伐,在核电建设中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断探索AI在核电行业的应用场景。在刚刚落幕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由中广核工程联合关键用户共同打造的三项典型数字化应用产品——“核电数字化移交平台”“智慧工地”“数字沙盘推演平台”在中广核展区核能产业数字核电展台亮相,吸引东盟多国行业代表关注。

这些产品聚焦核电工程建设与移交运维领域,精准解决相关业务痛点。其中“智慧工地”已在集团内所有在建华龙项目上全面部署应用,系统周访问量已达1千万人次,成为集团756套在运系统中的日活数、周活数、并发量最高的内部应用系统。该系统覆盖近11万产业链工人、5300个作业班组,至今累计完成28万次作业申报和作业过程数字化检查。此外,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数智调试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均已经深入应用于“华龙一号”等项目建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核电工程领域中复杂的工作场景的结合,提升核电工程建设全链条智能化水平。

资源统筹,充分释放批量化建设规模效应

2020年底,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即将迎来正式开工。而受周边地质条件影响等多重原因,项目面临地方混凝土骨料供应难题。中广核工程多方统筹调度,协调太平岭核电项目紧急支援42.3万吨骨料,这些骨料不仅解了三澳核电项目燃眉之急,保障了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FCD及后续连续施工需要,也成为公司开展多项目间资源调配的成功实践案例之一。

在批量化建设的背景下,中广核工程还积极发挥行业影响,持续带动产业链建设。公司积极践行科技创新主体责任,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促进整机装备具备100%国产化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自主化攻关专项任务104项、应用275次,“华龙一号”新建核电机组装备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中广核工程将积极履行核能产业国家队、绿色发展主力军的职责使命,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核能产业体系。”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小平表示。


         ↑顶端